科研技術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9-07-19
1.礦山廢水治理
礦井水主要由伴隨礦井開采而產生的地表滲透水、巖石孔隙水、礦坑水、地下含水層的疏放水、以及井下生產防塵、灌漿、充填污水,選礦廠和洗煤廠污水是礦山廢水的主要來源。礦井水污染有砂、泥顆粒、礦物雜質、粉塵、溶解鹽、酸和堿等。通常,礦井水pH值在7~8之間,屬弱堿性。但是含硫的礦井水,大都是酸性水。在含硫礦井,由于礦石或圍巖及含硫煤中含有硫化礦物。這些礦物經氧化、分解并溶解在礦井水中,形成酸性水,并不斷將井下礦物中的重金屬析出成為酸性重金屬廢水。湖南礦井水污染問題最嚴重的的就是酸性重金屬廢水。礦山廢水治理就是通過現場取樣和分析檢測,確定治理方案,實現對礦山廢水凈化處理和再利用。
2.礦山生態修復
礦山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未經治理而無法使用的土地,又稱礦業廢棄地,礦業廢棄地存在因生產導致的各種環境問題,包括植被破壞、沉陷、滑坡、重金屬污染等。礦山生態修復就是對礦業廢棄地進行修復,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再次利用。
3.瓦斯防治與礦井通風
礦井瓦斯防治與通風是煤科院公司瓦斯研究所的傳統優勢業務,承擔了湖南省瓦斯治理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的職能,著力于解決礦井瓦斯治理與利用、通風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自公司成立以來,瓦斯研究所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的11項研究課題,主要為礦井瓦斯研究方向。同時,在省內外眾多礦井現場開展了瓦斯防治技術與裝備應用研究,如防突措施技術參數考察、松軟低透煤層卸壓增透強化抽采研究、封孔工藝優化研究、防噴孔與氣煤水分離裝置研究、抽采達標評判體系研究、煤巷掘進快速消突技術研究、保護層開采技術與效果研究等,也進行了大量礦井通風網絡系統解算與優化、通風系統改造、阻力測定等研究與基礎技術服務工作,為煤礦企業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4.礦井防滅火
火災是影響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事故類型,礦井防滅火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火災發生、采取有效措施對已經發生火災進行治理,保障作業人員以及財產設備安全。煤科院公司瓦斯研究所的技術人才,既有來自在煤礦現場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多年的高級工程師,也有從國內知名高校引進的專業技術人才,在礦井防滅火技術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瓦斯研究所先后承擔了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煤礦采空區瓦斯抽采與自然發火綜合治理研究”,以及馬田礦業有限公司芝蘭沖煤礦綜合防滅火技術研究等礦井防滅火相關的研究課題,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與有力保障。
5.紡織工程與技術服務
先后承擔了聯合國開發項目、國家“八五”重點攻關項目和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100余項,取得省部級科技成果進步獎6項,獲得發明專利10余項。特別是苧麻棉混紡紗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究、滌麻中長紡紗工藝技術的研究、純苧麻色織物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究、苧麻棉牛仔布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究、生物技術在苧麻織物上的開發應用研究、節能環保苧麻脫膠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究等成果為苧麻紡織行業的生產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承擔有面向全國麻紡織行業的技術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測試服務平臺的三大職能。承擔全國性技術服務機構有:全國麻紡織科技信息中心,全國麻紡織產品調研中心,全國麻紡織產品檢測中心,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麻紡織品分技術委員會,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苧麻專業委員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麻紡織專業委員會等公共服務職能,為我國麻紡織行業、湖南省紡織行業的技術進步與公共技術服務進行了大量的建設并提供了完善、系統的服務。
6.皮革技術
從事各類皮革的制革工藝、皮革化工材料、皮革制品等方面的研究生產與檢驗工作,先后完成豬皮水染服裝革、豬皮油光革、牛皮二層卷尺革、仿羊皮豬皮服裝革、結合型皮革加脂劑、多功能合成鞣劑、高吸收鉻鞣劑、皮革手感劑及皮革涂飾交聯劑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其中多項科研項目在省內外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